
心懷中華的傳愛者-韓德力神父
2025-01-23
心懷中華的傳愛者4
■文.圖片提供/韓德力神父(聖母聖心會士、魯汶南懷仁基金會創始人)
在台灣第一個傳教7年結束後,我於1964年回比利時繼續深造。當時,梵蒂岡第二次大公會議已經召開兩年了。我的院長認為,我應在聖母聖心會以及台灣教會中,為推動梵二精神的更新作好準備。於是,修會派遣我到法國巴黎的天主教大學(Institut Catholique)學習梵二的牧靈神學,隨後又赴美國芝加哥羅耀拉大學(耶穌會)攻讀牧靈輔導課程,1967年4月,我完成學業後返回台灣。
承擔修會重任 戮力牧靈關懷
我35歲畢業回台後,便被任命為聖母聖心會中華省會長(轄區包括台灣、香港和新加坡)。當時的我既年輕又充滿幹勁,希望能在聖母聖心會內推動梵二大公會議的牧靈革新。我的願景是培養平信徒參與福傳,使教會更好地服務社會,並致力於發展台灣本地教會。
其實,早在我之前的聖母聖心會省會長裴德思神父時期,就已經與華明書局的袁士林神父緊密合作,共同推動萬華堂區及台灣教會的教理更新。
此外,侯發德神父和林瑞德神父積極投身於堂區的青年牧靈服務,而吳偉立神父也在光仁小學從事類似的工作。同時,馬世光神父不僅率先在堂區開展社會關懷工作,還在光仁小學悉心照顧身心障礙者,為社會注入更多溫暖與力量。
由於省會長的繁重職務幾乎已占據了我全部的精力和專注力,因此在全身心投入之前,我希望能在台灣推動基督活力運動(Cursillo Movement),並在初期找到具備資質,且充滿奉獻精神的華人神父和虔誠平信徒,共同承擔起這項重責大任。
基督活力推手 培育福傳熱火
在美國留學期間,我住在芝加哥的聖伊塔堂區,並有幸參與了基督活力運動,這一經歷讓我深受觸動。基督活力運動旨在引導每位信友委身於基督,實踐他們在洗禮時對基督所立下的承諾,同時也激勵個人的信仰歸依。我深信,基督活力運動也能夠有效促進台灣教會實現梵二大公會議的精神。羅光總主教對基督活力運動的潛力寄予厚望,期望能夠在他的教區推行這項運動。他認為,狄剛神父是推動台灣基督活力運動的最佳人選。
台灣首屆基督活力運動實習班的參與者中,包括台灣教會基督活力運動的未來領導人:趙振華神父、王振華神父、高雄的羅志遠、羅文森父子倆、光仁中學陳明清弟兄等;耀漢小兄弟會的宋稚青神父定名為「基督活力運動」,準確傳達了其中的精神內涵。第一屆基督活力運動實習班於1968年2月在光仁中學舉辦。
1968年2月,36名菲律賓華人組成的基督活力運動團隊,自願自費到台灣,舉辦第一次基督活力運動培訓課程。他們之中既有經驗豐富的教師,也有才華橫溢的音樂家和歌手,為課程注入了活力。培訓期間,有熱忱的祈禱、虔誠的彌撒聖祭以及小組間友好的分享,營造出一片充滿信仰與愛的氛圍。在彼此陪伴中,學員們逐漸建立起深厚的基督徒兄弟情誼。為期3天的課程結束時,參與者們在結訓典禮上盡情舞蹈,高唱基督活力運動團歌〈De Colores/多采多姿〉,以此表達內心的喜悅與熱情,這種氛圍從一開始就吸引了新活力員們。
1969年1月,開辦了第一屆基督活力運動女實習班,成為台灣基督活力運動56年歷史中,令人難忘的開端。在台灣舉辦基督活力運動實習班時,我常常拉著手風琴為大家伴奏,全體載歌載舞,齊唱〈De Colores/多采多姿〉,一同讚美主。這段經歷極大程度地豐富了我基督徒的信仰生活,並帶給我無盡地喜樂。然而,遺憾的是,我只能參與台灣基督活力運動的初期階段,隨後我不得不將全部時間和精力投入到聖母聖心會的重要傳教工作中。
籌建中央大樓 服務在地教會
1956年,黎培理公使(Antonio Riberi)計畫在台北設立天主教中華全國教務協進委員會,以延續此前在上海的工作。為此,他在台北市中心,監察院和行政院對面購置了一處房產。然而,直到1963年,高理耀公使(Giuseppe Caprio)最終決定放棄該專案,並將房產出售給聖母聖心會。此後,位於附近的華明書局搬遷至該處。1967年,台北市政府決定在中山北路轉角處建設一座至少6層的樓房。當時,我剛被任命為聖母聖心會的新省會長,前任省會長裴德思神父在交接時向我透露了這一決定。沒想到,為了在中山北路建造這座新樓,我竟然忙碌奔波了整整8年,期間遇到了許多棘手的問題,常常令我焦頭爛額。從1967年4月起,關於新建築的規畫,成為接下來的8年,每次聖母聖心會省會諮議會的固定議程。
在1967年,聖母聖心會召開了第7屆大會,號稱「後梵二大公會議」。會議期間,聖母聖心會提出了為服務地方教會的政策。無論聖母聖心會在世界的任何地方,其使命已不再專注於修會的發展,而是優先選擇服務地方教會。這正是梵二大公會議精神的體現,也恰恰是我在巴黎和芝加哥所學習到的核心理念。
台北市政府要求建設新大樓的提案,成為了我與聖母聖心會省會諮議會共同面對的第一個挑戰。我們需要精心規畫這座新建築,旨在滿足台灣地方教會、主教團、台北總教區及各修會的多重需求。這座中央大樓位於市中心,距離台北車站僅需步行兩分鐘,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使得台灣教會能夠更加高效地發展教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