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世界病患日文告
2025-02-14
教宗方濟各 第33屆世界病患日文告 2025年2月11日
「望德不叫人蒙羞」(羅五 5)並在考驗中的使我們堅強
親愛的兄弟姐妹們:
我們在2025禧年的今天,慶祝第33屆世界病患日,在此,教會邀請我們成為懷著「希望的朝聖者」。因天主的聖言陪伴著我們,正如聖保祿宗徒帶給我們一個非常鼓勵人心的訊息:「望德不叫人蒙羞」(羅五 5)。的確,它能在我們受試探的時候堅強我們。
這是一番安慰的話語,或許會造成些許困惑,尤其是對那些正在受苦的人。舉例來說,當我們的身體,正在承受嚴重、令人衰弱的疾病,而且有可能付不出巨大醫療金額時,我們怎麼可能堅強得起來呢?此外,我們除了忍受病痛之外,眼看到那些在我們身邊所愛的人,卻又無能為力時,我們又怎能顯示出自己的堅強呢?在這些情況之下,我們覺得需要一股比我們更大的力量支持我們:我們需要天主的幫助,需要祂的恩寵,祂的眷顧,還有來自祂的聖神所賜予的力量。(參閱:《天主教教理》,1808)
讓我們在此停頓片刻,反省一下,天主是如何以三種特別的方式,去親近那些受苦的人:也就是經由彼此相遇,賜予恩惠,以及互相分享的三種方式。
彼此相遇。當耶穌派遣72位門徒出外傳福音時(參閱:路十1~9)祂告訴他們,要向有病的人宣告:「天主的國已臨近了」(路十9)。換句話說,祂要求他們,去幫助病患明瞭自己的病痛,無論如何痛苦,甚至無法承擔,卻是一個機會與主相遇。在生病的期間,我們覺察到自己身為受造物--在身體上,心理上,以及靈性上-的脆弱。但是也因為耶穌分擔了我們屬人的痛苦,也使我們因此體驗到天主的親近與憐憫。天主不會放棄我們,而且常常帶給我們驚喜,賜給我們自己都意想不到以及無法能獨自發現的韌性。
病痛隨後成為一個具有轉變性的相遇機緣;找到我們可以緊緊攀附的磐石去克服在生命的暴風雨;得到一個經驗,雖然是要付出受苦的代價,卻讓我們更強壯,因為我們知道自己並非孤獨一人。受苦常常蘊涵著救贖的奧祕,因為它使我們體驗到來自天主的親近及慰藉,直到我們了解「福音及其承諾與生命的滿全」。(教宗聖若望保祿二世,向年青人致詞,紐奧良,1987年9月12日)
除以上之外,將我們帶到天主親近我們的第二種方式是:賜予恩惠。受苦是比任何一件事,更能讓我們體察到希望是來自天主。就是因為如此,首先與最重要的,這是一個要接受與培養的禮物,經由保持著「忠心於天主的信實」;這是出自於瑪德琳‧德布雷爾(Madeleine Delbrêl)精妙的詮釋。(參閱:《希望是黑夜中之光》,前言,梵蒂岡,2024年)。
的確,只有在基督的復活裡,我們延伸到永恆、一望無際的生命與人生目的,才找到自己的歸宿。只有在耶穌苦難的奧祕中,我們能肯定,即是「無論是死亡,是生活,是天使,是掌權者,是現存的或將來的事物,是有權能者,是崇高或深遠的勢力,或其他任何受造之物,都不能使我們與天主的愛相隔絕」(羅八38~39)。這「偉大的希望」就是那些在我們生命的試探與障礙中,幫助我們看清自己路途的小小微光之根源。(參閱:教宗本篤十六世,《在希望中得救》通諭,27,31)復活的主,甚至可以走在我們身旁,作我們同行的伴侶,就如祂與門徒們同行到厄瑪烏一樣。(參閱:路廿四13~53)我們可以像門徒們一樣,與祂分享個人的焦慮、憂愁與失望,然後聽祂說話,祂的話啟發我們和溫暖我們的心。我們可以也跟門徒們一樣,在祂擘餅的時候,認出祂來,而且甚至在今天,我們可以感受到「超越我們的那一位」,因為祂靠近我們,恢復了我們的勇氣與信心。
訂閱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