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1
商品介紹
2
紀念聖母聖心會祖南懷義神父200周年冥誕493
https://www.catholic-weekly.com/ 天主教周報
~~為了感謝訂戶長期支持本報,本報將從828期全面改版,並從原先的24版改成16版,將帶給大家不一樣的改變,改版後也免費贈送舊訂戶四個月的報紙,期待大家繼續支持天主教周報。

首頁 周報文章&媒體 > 周報文章 > 829期 > 紀念聖母聖心會祖南懷義神父200周年冥誕49

111

紀念聖母聖心會祖南懷義神父200周年冥誕49

 
2025-02-21

紀念聖母聖心會祖南懷義神父
200周年冥誕49

心懷中華的傳愛者6

文.圖片提供/韓德力神父(聖母聖心會士、魯汶南懷仁基金會創始人)

我作為新任聖母聖心會中華省會長,向羅光總主教提交了創建牧靈中心的提議,旨在教區內推動梵二大公會議在牧靈方面的更新。將由一位教區神父負責指導,並由聖母聖心會資助。聖母聖心會認為,這一提議是實現梵二精神的重要舉措,可以培養更多平信徒骨幹,建設地方教會。羅光總主教曾積極參與梵二大公會議,他特意派遣王愈榮副主教前往布魯塞爾的生命之光(Lumen Vitae)國際學院進修。此後,王副主教成為台灣牧靈研習中心首位主任,自1970年開始運作。

   牧靈中心致力於培養教會平信徒骨幹,提供牧靈神學、禮儀及教理等相關領域的培訓課程。教職團隊包括我,與趙一舟神父雷惠琅女士(Helene Reichle)、呂佩潔修女(AgatheLû、聖母聖心傳教修女會的尚志純修女(Sr. Rosa Marchand, ICM,以及陳勝華修女(Sr. Vicky Palanca, ICM)。此外,學生們還在輔仁大學修讀神學課程,其中包括陳明清、姜其蘭、陳擎虹、劉嘉麗、郭彬生、杜金換修女等

   辦報世家出身的劉鴻愷神父於1973年擔任《見證月刊》主編;1987年由趙榮珠接任。孔曉倫修女(Sr. Liesbeth Hufkens, ICM)和白修女(Sr. Caroline Boerman, ICM共同編寫了《活力充沛》,這是為兒童設計的教理課程。白滿思神父(Fr. Paul Braeckmans, CICM)與聖心修女會江若安修女(Sr. Joanna Chiang, RSCJ)合作,為青少年講授教理課程。

   此外,郭彬生弟兄指導了台灣不同教區組織的培訓課程,並舉辦朝聖活動,累計吸引了數百名教友參加與主同行的徒步朝聖。

1974年2月,在阿爾巴諾舉行的第8屆聖母聖心會的總大會上,我當選為聖母聖心會副總會長。能在羅馬為聖母聖心會總會服務7年,我深感榮幸。然而,對我個人而言,最大的缺憾是必須離開剛剛成立不久的台灣牧靈中心。那時,我認為這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業,然而,很快我意識到,中心本身在沒有我的情況下依然能夠很好地運作。

繼王愈榮副主教之後,宋稚青神父接續了主任職務,而當宋神父身體欠佳時,頗有資質的平信徒郭彬生弟兄接替了他的工作;趙榮珠女士則接管了《見證月刊》的出版。這成為台灣地方教會成長的歷史性一步,即在2位平信徒帶領下,台灣牧靈中心不僅有神父任教,還吸引了其他神父、修女和平信徒一同學習。這一切彰顯了天主如何引領祂的教會。

1972年12月29日,也是我擔任聖母聖心會中華省會長任期結束的前2天,聖母聖心會與台北總教區簽署了一份歷史性協定。至今我依然認為,這是聖母聖心會在台灣的歷史性時刻,也是聖母聖心會推動梵二革新運動的巔峰之作。它標誌著聖母聖心會在學習和實施《教會傳教工作法令》(Ad Gentes)以及新神學思想方面的艱難征程的終結。

1968年2月,羅馬宗座傳信部向所有傳教修會發布了一份檔案,建議他們與當地教會主教們更新協議。在此之前,傳教修會通常會盡力從地方教會獲得長期負責一個或多個教區的權力,且有利於各大修會的發展。

然而,依據梵二精神,傳教士們應優先服務地方教會,而推廣和發展修會團體應排在其後。傳教士的首要目標應是促進地方教會成長和成熟。當我收到並閱讀梵二文獻時,便將其視為天主賜予傳教士的行動指南。在台灣,促進地方教會的成長應成為聖母聖心會的首要任務,也是我在巴黎和芝加哥學習的核心理念,聖母聖心會應當遵循這一準則。


1651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