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1
商品介紹
2
雲林牧靈區四旬期避靜 悔改與和好3
https://www.catholic-weekly.com/ 天主教周報
~~為了感謝訂戶長期支持本報,本報將從828期全面改版,並從原先的24版改成16版,將帶給大家不一樣的改變,改版後也免費贈送舊訂戶四個月的報紙,期待大家繼續支持天主教周報。
首頁 最新文章 836期 雲林牧靈區四旬期避靜 悔改與和好
202

雲林牧靈區四旬期避靜 悔改與和好

 
2025-04-11

雲林牧靈區四旬期避靜 悔改與和好

圖片提供吳慧貞

天主教嘉義教區的雲林牧靈區於
330(周六)在鹿寮天主堂舉行四旬期退省,由嘉義教區浦英雄主教帶四旬期避靜,講題是悔改與和好」。

講道前浦英雄主教溫馨提醒信友:當初以色列人過紅海,在曠野40年。在四旬期,我們要反省自己心思意念、自己過得好嗎?領的聖灰是去年舉行耶穌榮進耶路撒冷禮儀時留下的聖枝所燒成,要時時想到:人啊你要記住,你原來是塵土,將來還要歸於塵土。3:19人都是獨一無二,除了關照身心靈,還要注意氣息,專注呼、吸,看自己聽到什麼?

四旬期來臨,靜心聆聽耶穌的聲音,反思家庭、工作、親子關係是否平安?若遭遇困難、災難,勿強壓內心並學會面對接納,默想後緩緩睜眼,是否看到光?那是恩典顯現,再望向親人,會看到他們的特別處,感恩的心讓我們重拾力量和希望。

人會犯錯,悔改是可能的,是心靈轉向與改變的決心。有人認為必須先伸張正義才能給予寬恕,否則不公平,他們認為的公平是法律。現今社會亂象,新聞多為負面報導,令人憤怒失望,缺乏激勵人心力量。

有人是宿命論,認為社會與他人無法改變,這是被動、自掃門前雪的思維,與耶穌教導相違;有些人過於嚴苛,主張犯罪者都應繩之以法,被判死刑。信仰教導我們寬恕不是縱容不義,而是解脫自己和他人的一種方式。有人說他可以原諒對方,但無法忘懷對方迫害、侮辱的行為,這是常見想法,但真正的寬恕並非遺忘,是不再讓傷害主宰生活和彼此關係。

社會中的犯罪與邪惡令人無力或憤怒,讓人不知如何適當回應?基督信仰明確指出方向:彼此和解,互相原諒。不僅是表面和諧呼籲,而是勇敢面對傷害,在認清罪惡的真相後,選擇愛與寬恕回應,實現真正的和解。

耶穌遇過許多罪人,犯姦淫的婦人按當時法律,只能被砸死。面對經師和法利塞人咄咄逼問和欺負婦人,耶穌說:「你們中間誰沒有罪,先向她投石罷!」眾人聽後陸續離去,只剩耶穌和婦人。耶穌問她是否有人定罪,她回答沒有。耶穌便說:「我也不定你的罪;去罷!從今以後,不要再犯罪了!」顯示耶穌的憐憫與教誨,不是縱容罪惡,是引導人悔過,要她珍惜生命和尊嚴。

「耶穌不釘你的罪」是告解的重點,神父代表耶穌,當你經過省察、懺悔、意識自己犯罪,向天主真心說:「對不起,我對不起天父!」

浪子回頭故事至今仍具現實意義,小兒子向父親索要財產揮霍度日,最後淪落放豬,正如今日很多年輕人花光父母積蓄。當小兒子良心發現悔改,決定回家與父親和好,父親並未責備反而相迎擁抱,視他失而復得,但大兒子因嫉妒,顯示若

缺乏天父的仁慈心,就難以獲得心靈真正自由。

四旬期的「核心活動」是默想天主聖言;實踐祈禱、悔改、補贖行愛德與天主重新連結。是教會為準備慶祝重大節日而設立,我們應深思天主聖言,回應祂的召喚。悔改不僅是遵守教會禮儀,更是內心轉向天主機會,真誠地參與四旬期的靈修活動,我們的心會逐漸向天主開放,讓祂的愛和恩寵聖化我們的生命。

悔改不只是行為態度的改變,更是人心轉向天主歸依並信賴祂。

通過洗禮,我們被召喚度心靈上自由的生活513 悔改使我們從罪惡中被釋放,展開自由解脫的生活。當我們不斷悔改轉向天主,心靈成長,人格成熟,天主的國會在我們心中及生活發展,體會天主無條件的寬仁,獲得福音中的重生或新生命。

浦主教提醒我們要常記起天主的創造樣樣都好,尤其從山洞走出看到光,能感受到超脫死亡和束縛的釋放。雲林是農業大縣,農夫要先播種,秧苗才會慢慢長大,最終收穫,若身體未經農作般的過程,怎能得到新生命並實現天主所賜的光榮?

耶穌關懷每個人,特別是與罪人交往,無論情況如何,總給予尊嚴和友誼,這種接觸不僅使當時的人感到驚奇,也賦予罪人改變生活力量和勇氣,幫助他們找到心靈的平安和尊嚴。

耶穌臨終向天父求:「父啊,寬赦他們吧,因為他們不知道他們在做什麼。」(路23: 34成為祂留給人類的遺囑:「我給你們立了榜樣,叫你們也照我給你們所做的去做。」(若1315耶穌表明寬恕對信友的重要性,並教導是天主恩賜的禮物,優於獻祭:「若在祭壇前,要獻你的禮物時,在那裏想起你的弟兄有什麼怨你的事,就把你的禮物留在那裏,留在祭壇前,先去與你的弟兄和好,然後再來獻你的禮物。」(瑪523-24)更教導寬恕不應推遲,愛需立即行動「當你和你的對頭還在路上,趕快與他和解。」(瑪525)祂關注的不是對錯 ,是人是否積極尋求和解。

當伯鐸問應寬恕幾次時,耶穌回答他「不是七次,而是七十個七次」表明寬恕應無限,祂挑戰我們超越本性去愛仇,「他使太陽上升,光照惡人,也光照善人;降雨給義人,也給不義的人。」(瑪545-47)祂的愛無分別,我們的寬恕也應如此。

耶穌以多個比喻展示天主仁慈:牧羊人尋找迷羊;婦人尋回銅幣;浪子回頭。這些故事揭示天主渴望尋回迷失者,歡迎悔改者,祂不認同罪惡,卻不願人活在內疚中,總是給人新機會。

天主對被邪魔折磨且身心受創的人深感憂心和關懷,渴望人獲得平安擺脫邪惡控制,如耶穌宣告:「他給我傅了油,派遣我向貧窮人傳報喜訊,向俘虜宣告釋放,向盲者宣告復明,使受壓迫者獲得自由,宣布上主恩慈之年。」(路418-19

祂在曠野面對試探並選擇跟隨天主,在加里肋亞宣講:「你們要悔改,信從天主!」

我們常有自己的想法,聖言能引導我們以天主的眼光、基督的心看待事情,靈性就會成長!

教提醒眾人要守齋祈禱、克制誘惑、服務他人為主作證,成為有活力的基督徒,要學習適當休息,不讓身體過度疲累,他勉勵年輕人努力打拚,給父母過好的生活,奉獻應在生活無虞下,勿影響家計;鼓勵大家讀經,認識天主的仁慈。

耶穌最後被釘在十字架時,右盜懇求祂記念自己,耶穌向他保證:「今天你就要與我一同在樂園裡。」耶穌說:「父啊!寬赦他們罷!因為他們不知道他們做的是什麼。」法律難解人間問題,唯有基督的寬恕、仁慈,才能讓人悔改!浦主教也以「慈悲寬恕」作為座右銘。

天主使陽光普照眾人,不分宗教,教導我們要超越法律與報復,伯鐸一生跟隨耶穌雖3次不認主,後來痛悔流淚,有幅「伯鐸的眼淚」畫,顯示人的軟弱與邪惡勢力強大。耶穌在苦路上無怨無悔,將靈魂交託給天父,為我們樹立寬恕與愛的典範。

基督徒是領受聖神德能、天主創造的獨特個體,認識傷害、尋求醫治,選擇寬恕才能生活和諧。與人和好是天主的恩寵,唯有寬恕才能止息傷害,讓教會發熱發光。

耶穌教導首要誡命是全心、全靈愛上主,你的天主。其次是愛人如己。12:29-34

第三是潔德,需真心懺悔,具體告明過失,告解聖事能醫治心靈與人際關係,若不接納自己,就是否定天主,告解完要做補贖,否則罪罰還在,無法獲得寬恕。

浦英雄主教在彌撒提到原始亞與厄娃相互指責,兩人的孩子加音甚至殺害亞伯爾。瑪利亞被誤會未婚懷孕,但若瑟照顧保護她。耶穌是新亞當,瑪利亞是新厄娃,一直陪伴耶穌走在十字架下,祂為我們人類還清罪債。

教提醒勿以為自己如大兒子未犯過罪,只要願意悔改,誠實面對,即能越過罪惡。就像「伯鐸的眼淚」畫作,悔改能改變全世界!疫情時,他親赴病房為病危者覆手、灑聖水。即使醫生勸阻,他仍堅持為病人覆油祈禱,因為浦主教願意效法耶穌的愛——愛人。


歡迎訂閱電子報

1658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