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輔仁醫學生赴坦尚尼亞 12年醫療傳愛

2025-08-01
輔仁醫學生赴坦尚尼亞 12年醫療傳愛
■文.圖/輔仁大學醫學院坦尚尼亞醫療志工團
▲輔大醫學院坦尚尼亞醫療志工團員們感謝每位支持的恩人,醫者仁心無國界,以基督的愛照亮東非。
在台灣,有一群懷抱著國際關懷與自我期許的年輕學子,將於8月上旬踏上坦尚尼亞的土地,用專業與熱情為當地居民提供醫療與公衛教育服務。這便是輔仁大學醫學院坦尚尼亞醫療志工團(簡稱輔坦團),一個自2011年成立以來,便致力於結合聯合國永續發展指標(SDGs)的海外服務學習團隊。
輔坦團最初在天主教聖神會龍若望神父與台飛國際交流協會的共同指導下成立。歷經十餘年的發展,服務範疇已拓展至「提升當地居民的整體健康與疾病預防」。2025年是輔坦團在坦尚尼亞服務的第12個年頭,團隊不僅傳承歷屆學長姐的寶貴經驗,將既有計畫進行修正與延續,更不斷探索服務的其他可能性。
輔坦團的核心理念與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緊密結合,體現團隊對全球挑戰的深刻認知,更展現了團員對於改變當地現況的決心。遠赴異鄉服務並非易事,每一次的坦尚尼亞之行,都凝聚成員們一年來的辛勤籌備。這是一場全方位的學習與實踐,從教案設計、教材製作,到經費籌措、當地語言學習,每個環節都承載著團員們的熱情與汗水。
為確保衛教內容符合當地需求並具備有效性,團員們投入大量時間進行教案設計。這些教案涵蓋多個重要議題,例如,心理衛生、產前超音波衛教與布衛生棉工作坊等。每一份教案都經過反覆討論、修訂,力求內容深入淺出,能夠被不同文化背景的受眾所理解和接受。
海外服務的運作離不開經費支持,因此團隊也承擔募款的重任。從寄信至各大公司或基金會以尋求相關的贊助支持,到利用周末時間前往各大教堂進行募款,這些考驗著團員對於團隊計畫說服力之展示,並同時讓更多人了解、支持團隊的服務。同時團員也關注著坦尚尼亞當地的心理健康議題,透過閱讀相關論文,深入研究當地心理健康問題的成因、現狀與挑戰。這些研究成果不僅提升了團員們的學術素養,也為相關計畫提供堅實的理論基礎。
語言是溝通的橋梁,更是融入當地文化的關鍵。為了能更好地與當地居民交流,團員們利用在學校的時間一同學習史瓦希利語(Swahili),從基礎問候到日常對話,努力掌握溝通技巧,展現著對當地文化的尊重,也為服務過程中建立信任、加深理解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團隊的努力不僅僅停留在短期服務,更追求長期的影響與可持續性。透過建立安全衛生的飲用水、布衛生棉教學等方式,我們期待全面提升當地居民的健康與生活品質,實現平等的醫療照護與更好的公共衛生環境。
為確保各項籌備工作能按時推進,團隊堅持每周一召開例行會議,各股成員報告各自負責項目的進度,討論遇到的問題並尋求解決方案。這種進度管理機制保證了團隊的協同效率,也讓每位團員都能清晰掌握整體進程,為最終的出團服務做好萬全準備。
輔坦團的每位成員都相信,在坦尚尼亞遇到的每道生命光輝、當地人民的每個笑容,都能夠喚醒學生心中愛與奉獻的精神。輔仁大學醫學院坦尚尼亞醫療志工團,正以其堅定的信念與不懈的行動,在國際舞台上,讓世界認識台灣的愛與關懷。

▲請支持輔坦團